《破冰》《雷雨》《杨家岭的春天》《10909》四部作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舞剧奖,10月18日,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发布了这一国内舞蹈界最高奖评选结果。其中,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制作出品的舞剧《雷雨》既是代表上海参评的唯一作品,也是四部获奖舞剧中唯一由剧院主体第一制作出品的作品。
“舞剧《雷雨》以致敬经典为初心,创新性地将经典文本转化为适应时代审美与精神需求的美学舞台,展现了‘东艺制造’不断发展的审美个性。”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,东艺在制作领域先行先试,牢牢把握艺术生产上的主导权,坚持由剧院主控主投,持续推动剧场从单一演出经营向节目的原创制造延伸。迄今为止,东艺已陆续制作出品6部涵盖话剧、舞剧、音乐剧等多元门类的舞台作品——从“买节目”到“做节目”再到“卖节目”,在调动演艺资源上唱响“三部曲”,引领艺术生产新风向。
今年8月,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评奖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。舞剧《雷雨》和其他五部入围决选的作品逐一亮相,展示文学经典舞台化的最新成果与当代表达。
作为“东艺制造”制作出品的首部原创舞剧,《雷雨》历经三年打磨,2024年7月在上海首演,目前已在全国范围演出近二十场,先后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、2025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
舞剧《雷雨》由一级编导赵小刚担任总编导,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担任艺术总监并特邀出演,用肢体集中言说了一个矛盾爆发的雷雨夜。全剧以“侍萍凝眸”开篇,通过《闹鬼》《喝药》《混战》《贵客》《春梦》等8场戏,串联起一场偶然与注定写就的宿命,既保留了原著里八个人物的爱恨纠葛,又通过现代视角,对原有文本予以重新构架。作品引入“侍萍视角”统摄全剧,通过首尾呼应的“命运回环”打破原著线性叙事逻辑,使舞段形成彼此嵌套、情绪递进的张力结构;同时采用“以舞带戏”推进叙事,从人物的动态形象到情节的舞蹈语汇构成,再到叙事的隐喻表达与情思的视觉呈现,让观众看到由舞蹈本身穿透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映现。
创新且富于当代表达的视觉语汇为《雷雨》确立了全新的形式感。舞台后区矗立的巨型环形楼梯以结构强化纵深,通过人物在其中的流动构成空间上的“蒙太奇”,其立面亦暗喻深渊入口与天神审视之窗,形成立体复合的视觉景观。横贯舞台的跷跷板如命运天秤,在轻微晃动间映射八位人物的情感张力与关系结构。多媒体光影设计交错铺陈,打破时间与空间边界,将多维“雷雨”时空抛入观众视线。服装在保留西装、旗袍、长衫等年代服饰的廓形或样式基础上,融入编织、薄纱等元素,强化角色气质与时代质感的融合。
曹禺剧本《雷雨》自1934年发表以来,不同舞台艺术形式的改编不计其数。此次由东艺出品的舞剧版本,区别于以往改编的核心魅力,不仅体现在对曹禺原著的重新阐释,更体现为对当下“舞剧表意观念”的跨越。作品有意跳脱传统叙事,采用“以舞带戏”的方式,构建人物色彩纷呈的个性、动机与戏质。评审专家认为,该剧积极探索经典的当代性表达,由“侍萍视角”对经典展开一场具有时代性的重新审视。舞者以身体为笔,贯通文本与现实,传递超越时空与语言的“意”与“情”的信息,在舞台上构筑了属于当代的“雷雨”之夜。
以“又红又火”为愿景,“东艺制造”致力于创作兼具主流价值与艺术观赏性的精品内容,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满足当下观众审美需求,力求作品在艺术性与市场表现上的双重达成。以摘得“荷花奖”为新起点,东艺将深入挖掘剧院作为制作主体在项目运营上的优势,节目引进与输出并举,制作与运营并重,推动“东艺制造”剧目从“首演”走向“长演”,成为真正立得住、叫得响、传得开的舞台艺术精品。
舞剧《雷雨》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(文体旅游局)为出品单位,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制作出品,南京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、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北京闲舞人工作室联合制作,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演出出品。
明利配资-靠谱的配资平台-合法的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