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末年的一天,吴王宫殿后的一群卫士正在掘土,突然发现了一尊高约数尺的佛像。吴王孙皓听闻此事后,心生一计,决定以此佛像作弄一番,以证明佛教僧人康僧会所讲的因果报应之说不过是空话。他命人将这尊佛像放置在厕所旁,并用粪汁浇灌,声称这就是“佛像灌顶”,以此取乐。不过,就在孙皓暗自得意之时,奇异的事情发生了。孙皓突然感到全身剧痛,尤其是下腹部,疼痛剧烈,几乎让他无法忍受,随即被抬回宫中,太医诊治却无效。宫中不时传来孙皓的惨叫声,痛苦无法减轻。
急忙召来占卜的太史,经过占卜后,卦象显示,孙皓似乎因触犯神灵而遭遇此灾。孙皓忍受着剧痛,赶往神庙向神祈祷。尽管祈祷后他仍旧没有得到缓解,突然,一位信佛的宫女勇敢地上前对孙皓说:“陛下,您刚才用粪汁侮辱佛像,难道这不是佛神发怒在惩罚您吗?”听到这番话,孙皓顿时意识到自己的愚行,于是急忙命宫女将那尊佛像请到大殿,用香汤仔细清洗,经过一番恭敬的悔过,疼痛逐渐有所缓解。
西域高僧康僧会,原是公元247年自交趾(今越南首都河内)来到吴国的。康僧会的父母是康居国人(今新疆北部及哈萨克地区),祖先迁居印度后又搬至交趾做生意,康僧会便出生在此地。交趾自古为南方的文化重镇,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盛大,因大规模的战乱,众多流民涌入这里。虽然这里受战争波及较少,依然保持繁荣。当地儒家思想为主流,然而印度、波斯等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,佛教随之传入。
展开剩余74%交趾的太守士燮是一个开明的儒家信徒,他在当地实施宽松政策,使得佛教得以广泛传播。康僧会在交趾长大,汉语流利且受儒家文化熏陶,性格温和且好学,出家后不仅深研佛教经典,还修习《论语》《易经》《礼记》等儒家经典,精通儒、释、道三教,且对天文、历算等领域也有相当造诣。
交州最终归吴国管理,康僧会为了弘扬佛法,于公元247年从交趾启程前往吴国都城建业。当时吴国的佛教刚刚起步,虽说儒家思想占主导,但巫教却十分盛行。康僧会在城外设立了茅屋和佛堂,开始向民众宣讲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等佛教教义。由于其独特的外国面孔和流利的汉语,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听讲。
当时吴王孙权已年迈近七十岁,寿命渐近,生死观念日益强烈,常常求长生不老之术。由于这一心愿,许多术士纷纷涌入吴国,借机炫技。康僧会的出现引起了孙权身边人的注意,治安官员上奏说有胡人自称沙门,外貌怪异,建议对其加以管控,以防其迷惑民众。孙权对术士向来有兴趣,他认为这些人或许能帮助他延年益寿,便命官员召见康僧会。
康僧会进宫后,孙权向他询问佛教的神妙之处。康僧会当场念咒,取出一颗佛骨舍利,这颗舍利坚硬无比,能够轻易击穿铜盘,令孙权大为震惊,称其为“神妙之宝”。孙权随即问如何延年益寿,康僧会答道:“唯有远离世俗,专心修佛,多做功德,方可延寿。” 孙权虽然无法远离政务,但决定修建寺庙并供奉佛骨舍利以积功德,他命人在吴国修建了第一座寺庙,并取名“初建寺”。
尽管孙权表面上支持佛教,但他更倾心于方士王表的术士。王表为孙权提供了“延寿丹”,并多次为其预言天灾,颇有应验。但不幸的是,孙权在服用王表提供的丹药第二年便去世。如果没有服药,或许他还能多活几年。王表因为担心责任被追究,悄悄逃离了建业。
孙权去世后,吴国继承权变动频繁,最终落到暴君孙皓手中。孙皓虽然暴虐残忍,却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,甚至大力禁止佛教,严令斩杀违令者。朝中有臣子提出,孙权曾允许康僧会弘扬佛教,说明佛教并非空谈,但孙皓坚决不肯让佛教在吴国传播,认为佛教宣扬的因果法则与儒家思想不符,必须制止。
然而,孙皓并未成功阻止佛教的发展。康僧会与吴国的大臣张昱就佛教的因果报应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,张昱最终理屈词穷。在离开时,张昱看到寺庙旁有一座淫祠,便质疑佛教为何不能影响这些恶事。康僧会答道:“雷火虽能开山,但聋人却无法听到;佛法虽广,若无缘者,便无法理解。”这番话令张昱深受触动,认为康僧会的观点具有深度,遂建议孙皓将他请入宫中担任国师。
在宫中,康僧会继续为孙皓讲解佛法,尤其是关于善恶报应的教义。孙皓渐渐被说服,最终皈依佛教,成为优婆塞。康僧会得到了孙皓的支持,使佛教在江东迅速传播开来,他不仅整理了佛经,还与居士陈慧合作注解了安世高的《安般守意经》,为中土禅法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,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明利配资-靠谱的配资平台-合法的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