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环球时报消息显示,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日期间,站在横须贺美军基地的航母甲板上,当着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和数千美军的面宣布:他将签署总统令,要求美国航母放弃高科技的电磁弹射,重新回到老旧的蒸汽弹射时代! 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,他2次对那些被拖欠数月军饷,还在甲板上为他鼓掌的美军发问:“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哪个更好?” 当听到有人回答“蒸汽弹射”时,他立即如获至宝,将电磁弹射器斥为“愚蠢、荒唐”的设计。 这位在演讲中自称“非常懂造船”的总统,给出的理由令人匪夷所思: 除了抱怨电磁弹射项目花费超过9亿美元,却仍然故障频发,而蒸汽系统用了50年的表现一直很完美外,他居然还表示“喜欢看蒸汽弹射时甲板上的美丽景象”。
不得不说,这确实是特朗普能说出来的话。 然而,现实可远比演讲复杂得多。 举例来说,特朗普对新一代“福特”级航母的不满确实事出有因。 这艘耗资13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,从2017年服役至今,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都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,电磁弹射系统更是屡屡宕机。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,“福特”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平均无故障周期远低于设计指标,严重影响了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指标——舰载机出动率。 更尴尬的是,这艘被誉为美国海军未来支柱的航母,至今无法搭载最先进的F-35C战机。这些问题让特朗普坚信,回归经过50年考验的蒸汽弹射才是明智之举。 但军事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简单的“回到过去”。 美国军事专家当场傻眼,称特朗普的提议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行。为“尼米兹”级生产蒸汽弹射器的公司早已破产,生产线和熟练技术工人也已不复存在。
更关键的是,“福特”级的整体设计——从动力系统、甲板布局到内部结构——都是围绕电磁弹射量身定制的。若要强行换装蒸汽弹射器,无异于重新设计一艘航母,其成本和时间都是美国海军难以承受的。 退一万步讲,即便真的改装成功,“福特”级的性能也将大幅缩水,相比“尼米兹”级再无优势可言。 有分析指出,特朗普做出这个“错误”决定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了中国福建舰的刺激。 就在美国为选择蒸汽还是电磁争论不休时,中国福建舰已经完成了空警-600预警机、歼-15T和歼-35三款舰载机的电磁弹射测试,这是全球首次有国家同时完成三型舰载机的电磁弹射与回收。 而且,中国选择的技术路线与美国截然不同:福建舰采用的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系统,而“福特”号使用的是交流电磁弹射系统。 从技术代际看,直流系统在结构简化、功率密度、响应速度等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,这意味着福建舰的弹射技术实际上已经领先“福特”号一代。
如果美国真如特朗普所说退回蒸汽弹射,那么与中国相比将出现整整两代的代差。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,是两国科技创新体制的深层较量。 美国在电磁弹射上选择的是相对保守的交流技术路线,虽降低了理论风险,却在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上陷入困境;中国则大胆采用了更先进的直流技术,实现了弯道超车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选择上,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创新文化:一方被既有技术路径依赖所困,另一方则轻装上阵、敢于突破。 在这种背景下,特朗普提议重回蒸汽时代,或许就是觉得技术上比不过中国,不如就破罐子破摔了。 这表面上是对技术可靠性的追求,深层次却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的系统性危机。 超过9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打了水漂,核心军工企业供应链断裂,重大项目管理和技术评估机制失灵……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地“回到过去”就能解决的。
与此同时,美国海军高层对特朗普的提议明确表示反对,这种军民领导层在重大技术路线上的分歧,将进一步加剧美军装备建设的混乱。 接下来,无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能否真正实施,美国在航母技术发展上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。 继续坚持问题缠身的电磁弹射系统,意味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金解决可靠性问题;退回到蒸汽弹射,则不仅承认了重大技术项目的失败,还将使美国丧失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海军技术优势。 而对于中国来说,福建舰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,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,将是下一步的关键。 对于特朗普的决定,中国军迷那可是一片叫好呀,觉得他“干得漂亮”,毕竟,这种外行主导内行的情况,通常结果都不会怎么好。 以后,只要特朗普在任,这种情况就必然不会少,不知道,美国的军事专家们现在有什么感想。
简单总结一下,特朗普的决定不仅是个人的决策偏好,更是一个超级大国在技术创新与管理上的深层困境。 而被美国视为“对手”的中国,基于科学决策和技术突破的新型海军力量正在快速崛起,这种对比本身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。 历史经验证明,军事技术的竞争从来不会等待,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。特朗普究竟会不会签署这个总统令,我们拭目以待!
明利配资-靠谱的配资平台-合法的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